微信公众号
关于我们
下载中国能源APP
全面解读丨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最新研究进展

煤炭科学技术12-06

 

本文创新点

针对国内外对CO2地质封存与利用的理论计算储量公式进行了整理,评价了其优劣,重点对国内已经开展运行的示范工程进行了梳理,指出了现存的主要问题,为下一步国内CCUS示范工程选址提供参考依据。


作者简介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
孙腾民            
中国矿业大学          
腾民1998—),男,甘肃平川人,硕士研究生。          
主要成果:参与第二届国际能源与环境会议并作报告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研究方向:CO2地质封存与利用

作 

作  者

孙腾1,2,3,4,刘世1,2,汪 1,2,3,4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单  位

1.中国矿业大学 低碳能源研究院 2.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 3.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 4.中国矿业大学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
扫码阅读全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摘   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CCUS(Carbon Capture,Utilization and Storage,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)技术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的关键技术,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。CO2地质封存是CCUS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,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,建立适用我国地质特点的CO2封存潜力评价方法,科学评估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2封存潜力是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基础。国外将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分为国家/州级筛选、盆地级评价、场址描述、场址应用4个阶段,并将封存地质体特征、区域地质、评估目的、地方保护、社会健康、封存安全和环境风险等作为主要指标,形成了一系列盆地级别评价指标体系,同时针对不同封存地质体,建立了CSLF(碳封存领导人论坛)法、DOE(美国能源部)法、欧盟法,ECOFYS和TNO-TING法等CO2封存量计算方法。我国封存潜力评估整体处于起步阶段,尚未建立统一、系统的封存潜力评估方法,采用的封存潜力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,并发展了封存潜力的次级盆地评价方法和CO2封存量的溶解度计算方法。我国CO2地质封存潜力巨大、方式多样,封存有利区域为渤海湾盆地、松辽盆地、鄂尔多斯盆地、准噶尔盆地、苏北盆地和四川盆地。由于中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,采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估得到的CO2封存潜力差距较大,亟需对深部咸水层、正在开采或枯竭的油气田、深部不可采煤层、浅海等主要封存地质体开展CO2封存潜力的精细评估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研究背景

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占主导地位。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大量CO2CH4N2O等温室气体,加剧了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。其中,CO2量多,所占比例大,对全球升温的贡献最大。据全球碳地图集2019年的统计数据,自2006年我国CO2排放量超过美国,连续14a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,减排压力巨大。

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(Carbon Capture,Utilization and Storage,CCUS)技术被认为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的关键技术。根据国际能源署(IEA)的预测,2070年要实现全球陆地地表气温增加量控制在1.5℃ 以内,CCUS技术可分别贡献钢铁、水泥、化工、燃料转换和发电行业25%、61%、28%、90%和16%的碳减排量。目前,包括IEA在内的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机构、主要碳减排积极倡导组织和国家一致将CCUS技术作为未来的主要碳减排技术。CO2地质封存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国际公认的减少CO2排放的地质处置方法,其主要封存地质体包括深部咸水层、正在开采或枯竭的油气田、深部不可采煤层、玄武岩层、浅海等。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,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6.8%(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),其中,燃煤电厂是主要的大型CO2排放点源,发展CO2地质封存技术是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,将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 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

1.1  CO2地质封存潜力表征模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CO2地质封存是将CO2以吸附态、游离态、水溶态和矿化态等形式储集于封存地质体中。封存地质体的CO2封存潜力受其规模、封闭性、埋深、孔隙度、渗透率、温度、压力、地应力、水文等地质条件,以及技术、经济和政策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。BACHU和SHAW最先系统地提出了CO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方法理论,之后 IPCC(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)提出了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的总体框架。目前,常采用BOND提出的技术-经济资源金字塔模型表征CO2地质封存潜力,该模型为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(图1、图2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图1  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技术示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图2  技术-经济资源金字塔模型示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1.2  CO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体系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借鉴国外学者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基础上,综合考虑我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、CO2封存地质条件特殊性,以及我国“循序渐进、分步勘查” 的矿产资源开发原则,国内学者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,将我国CO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工作划分为国家级潜力评价、盆地级潜力评价、目标区级潜力评价、场地级潜力评价和灌注级潜力评价5个阶段,并建立了表1所示的工作流程与评价体系。

表1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地质工作阶段划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.2  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方法

不同封存地质体中主要封存方式存在差异,CO2封存量的计算方法也因此不同。目前所采用的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方法主要确定的是理论封存量和有效封存量

1)深部不可采煤层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方法。

2)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方法。

3)油气藏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方法。

2 中国主要地质体CO2封存潜力

2.1  深部不可采煤层CO2封存潜力

表2 中国主要含煤盆地CO2封存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表3 中国45个主要含煤盆地CO2封存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表4  江苏省各地区煤层CO2封存量估算值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表5 沁水盆地3号煤层CO2煤层存储能力评价结果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图3  沁水盆地3号煤层CO2封存区域划分

2.2 深部咸水层封存CO2封存潜力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图4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咸水层CO2有效封存潜力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图5 苏北-南黄海盆地CO2地质封存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2.3  枯竭油气藏CO2封存潜力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油气产出后,油气藏剩余的地下空间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CO2地质封存场所。相比咸水层、煤层,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封闭性,往往无需进行适宜性评价,只需从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入手即可,而油气开采工作中所积累的地质资料也为CO2注入提供了资料保障。枯竭油气藏CO2封存一般属于物理封存,其封存量即为油气开采后所产生的能够用于封存CO2的空间体积。由于油气开采一般采用注水开发,实际生产过程中,油气开采后的地下空间会被水填充,注入的CO2只能排出大部分水,剩余部分才是理论上的CO2地质封存量。要进一步得到更精确的封存量,则需要以物质平衡法和类比法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获得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刘延峰等根据第2、3次全国天然气资源评估结果,计算得到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CO2地质封存量约为30.5×109t,此次评估结果相对比之前的评估结果更加精确(表6),其中结果已进行了近似处理。

表6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CO2封存量计算结果对比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.4  浅海CO2封存潜力

浅海CO2封存主要有2种方式:①靠近大陆的大陆架部分的沉积盆地可用于封存CO2;②由于CO2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,可将其注入海洋深部,达到一定压力后,液态CO2会在海洋深部聚集形成类似“CO2湖”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我国目前只对大陆架部分的沉积盆地CO2封存量进行了粗略估算,对海洋水体的CO2封存潜力尚未开展评估。对大陆架的沉积盆地的适宜性评价,李小春等在评价我国咸水层CO2封存潜力时,对大陆架沉积盆地的CO2封存量进行了简单计算,认为我国大陆架沉积盆地的CO2封存量约为661.25×108t;霍传林首次将CO2封存潜力模型应用于浅海沉积盆地,并提出了CO2海底封存区规划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,评价计算得到中国近海总的CO2有效封存量为25×1011t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结论与展望

通过对我国目前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工作的梳理可以发现,我国CO2地质封存潜力巨大,具有广阔的前景。其中,对深部不可采煤层和深部咸水层CO2封存潜力的研究相对较大,具有相对明确的理论封存潜力和有效封存潜力;而枯竭油气藏和浅海CO2封存潜力的研究尚不成熟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任务艰巨性,CO2地质封存将成为我国2030年以后实现碳去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技术方向,可以在避免能源结构过激调整、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减排,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平稳过渡。然而目前相对于我国的CO2排放量和减排需求,CO2地质封存的减排贡献仍然很低,大量工作仍需进一步开展。在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面,有如下4个方面展望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1)进一步核实深部不可采煤层和深部咸水层CO2封存潜力。通过更细致的地质勘察工作,查明地质体中的有利圈闭,明确CO2封存目标区域、目的层系,更新我国CO2地质封存潜力,以服务大规模示范工程开展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2)跟进枯竭油气藏和浅海CO2封存潜力研究。油气藏CO2封存从以油气增产为目的过渡为CO2减排为目标,完善大陆架沉积盆地CO2封存潜力评估,开展海洋水体的CO2封存潜力评估与适宜性评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3)明确CO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体系及指标选取。现今CO2地质封存适宜性的评价指标基本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,为更好地服务CO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,需要进一步对CO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体系及指标进行修正,从而获得更精确的实际封存量和匹配封存量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4)完善CO2地质封存量计算方法。例如,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方面,计算方法中如何将理想的纯NaCI溶液假设过渡至实际CO2-混合盐体系;深部不可采煤层CO2地质封存方面,如何改进吸附模型,从而准确预测超临界CO2 的吸附封存量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引用格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孙腾民,刘世奇,汪 涛.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研究进展[J].煤炭科学技术,2021,49(11):10-20.
SUN Tengmin,LIU Shiqi,WANG Tao.Research advances on evaluation of CO2 geological storage potential in China[J].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,2021,49(11):10-20.
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转载自煤炭科学技术,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。
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:010-65367702,邮箱:hz@people-energy.com.cn,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
 

原网页由中国能源转码,点击 查看原文

相关资讯